为什么关注默认假设

之前已经写了写了五篇博文总结生活中的默认假设,这篇文章梳理两个更基础的问题。
逃离“默认假设”陷阱
逃离默认假设2:想“未想过”
逃离默认假设3 //《微创新》读书笔记2:矛盾之中孕育创新
默认假设4:Onenote折叠显示功能逃离默认假设5:分享几个经历逃离默认假设5:分享几个经历

默认假设在哪儿?

我们讲默认假设的范围可大可小,从大处讲,涵盖了思维和行动两个方面,也就是“默认思考”和“默认行动”。
默认思维,是认知科学中的潜意识和快思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因为思维指导行动,能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优化判断是最好的。
比如有些人包括我容易负面思考,遇到某些事情,总是倾向于负面评价别人,最近在读《巨人的工具》一书,我更清晰的意识到这一点,需要特别避免。

相对于思考,我们更容易发现“默认行动”,所以这是我们训练自己的入口,我收集的默认假设的大部分例子也属于此。

单看默认行为,又可以分成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引导下的行为。
这么分类的目的是充分意识到社会中诸多引导我们选择的习俗、规定和产品设计,这是我从去年读的《设计心理学》一书了解到的。
各种产品中的默认设计和引导,这里可发现的例子比比皆是。

说到社会对我们的引导可以看下面的TED:How a handful of tech companies control billions of minds every day。
微信、每日头条、抖音、百度、视频网站,这些几乎占据了大众的大部分的日常生活的软件和服务,哪一个不是深谙“设计心理学”以让用户更多使用自己的软件呢?

这期的嘉宾 Tristan Harris是前谷歌设计伦理学家,Time Well Spent 项目发起人。Harris 在这期演讲中介绍了互联网产品的一些设计原理是如何吸引用户注意力,让他们分心花时间在上面,比如视频网站自动播放下一个节目、每日打卡、提供让你愤怒的内容、社交媒体艾特你、即时通信工具。对我来说的意义,就是在遇到产品的这些设计的时候提醒自己关闭。
至于解决方案,他在另一集演讲 How better tech could protect us from distraction 里提到了

为什么要关注默认假设?

还是从思维和行动两个方面来说。

首先,关注默认假设是实践“我思故我在/勤于思考”的好办法,就像笛卡尔用数学视角思考周围世界,我们也要多思考我们参与和观察的世界,充分的感知才能活

笛卡尔、苍蝇和坐标系有什么关系?| 今日有书
作为哲学家的笛卡尔一直有喜欢思考的习惯。他甚至还宣称对于任何落入他的视线的事物都要思考一番,从而从中获得教益。当然,他还是数学家,因此他的思考也总带有数学的色彩。如同吃货的眼中什么都是美食, 在笛卡尔的眼中一切都是数学。“Omnia apud memathematica fiunt(对我来说一切都能变成数学问题)”,这么震撼的口号也只有笛卡尔能喊得出来。

其次,通过“默认假设”这个观察角度,我们发现到生活中的诸多设计,可以优化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比如之前文章说的如何更好使用微信、手机、电脑、家用电器、汽车等产品和服务。

下面这篇来自AsiaEfficiency的文章,表达的也是我上面思维和行动两个方面的观点。
意识不到生活中的默认假设是一种被动的Accept mindset(思维模式),而意识到并改变默认假设是一种affect mindset。
意识到之后,我们就有了选择的机会,从而better utilize。

Technology and accept vs. affect mindset
Much like the Fixed vs. Growth mindset discussed in the book Mindset by Carol Dweck, Ph.D., I believe that everyone has a default approach when it comes to engaging and utilizing technology. I refer to it as the Accept vs. Affect Mindset. You either simply accept how a technology/device/program works and do your best to accommodate the results or, alternatively, you do what you can to affect how they work and serve you. It’s this difference in engagement that ultimately determines if something helps or hinders your productivity.
What you may not be regularly realizing is that to one degree or another, you can change the things around you, the devices in your life, or the programs you use. You can, in most cases, affect them in some way to keep them from being distractions or impediments and, instead, better utilize them as the tools that they are.

2019.6.7 on the airplane from Europe to Beijing 30mins
2019.8.1 read and pub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