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理论与应用》 读书笔记

2016年读完《创新算法》,就买了《triz理论与应用》这本书,但是因为“偏见”一直没有阅读,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的TRIZ水平不够,看这本书写得太像教科书,没有阅读的兴趣。一直拖到19年底,打算再次学习triz,才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等到2019年12月7日和8日,我自费报名参加了孙博士组织的北京TRIZ年会,有幸听了各位triz专家的分享,回头再看“triz教材”,明显感觉自己对triz的理解上了一层level。
趁着参加完triz年会的热情,重新读一遍这本书,简单梳理知识体系,至于知识点的细节,有兴趣者还请看原书,我这儿就不大费周章去摘抄细节了。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介绍基本的背景,TRIZ概况, 下面两个图片可以概括TRIZ的核心知识点,也是后续章节要展开介绍的内容。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也是一种创新方法论,其中涉及到具体的工具、流程、概念等。

triz强调系统思维,包括技术系统的概念,系统分析,功能分析,简化系统到物场模型,等等

Triz的理论体系

Triz主要针对技术系统,这和麦肯锡方法论有所不同,后者是商业问题。但是一开始都是清晰的定义问题,分析问题。

从下图可知,分析问题有两个重要工具,一是理想解—我们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或者说目标是什么? 二是矛盾的概念,具体又分为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两种矛盾都有相应的解决工具,技术矛盾用矛盾矩阵,而物理矛盾用分离原理,如果不能用找到矛盾,那就再用物场模型做更深入的分析。

Triz理论的解题步骤

第2章 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的过程就是控制和引导思维的过程,书中介绍传统的思维方法(比如试错法,头脑风暴,《六顶思维帽》等)。
Triz是一种系统思维。
triz是一种直觉和逻辑的结合——《创新算法》
TRIZ中的几个思维工具:九屏幕(根据现在过去未来、子系统当前系统和超系统(系统+环境)分成九个部分),小人法(拟人化思维),金鱼法,STC算子(三个方面的最大最小极端化思维),最终理想解(IFR,理想目标是什么)。

第3章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TRIZ是关于技术系统的方法论,创新的过程就是技术系统不断进化的过程,所以创新的方向指向进化的方向,而进化原则自然对应创新方法。
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TRIZ理论中包含的进化法则主要有提高理想度法则、完备性法则、能量传递法则、协调性法则、子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向超系统进化法则、向微观级进化法则、动态性进化法则。这些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基本涵盖了各种产品核心技术的进化规律,每条法则又包含不同数目的具体进化路线和模式。

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例子可以用系统进化法则来分析,“为什么某东西是这样设计,或变成这样的“,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创新思维的过程。

第4章 资源分析

之前一直对这部分没什么感觉,听完年会,看各位专家都是要分析资源,我现在有点领悟了。
资源分析其实就是系统分析,只不过这儿更强调分析出系统的要素组成!
记得《系统之美》这本书将系统分成三个部分:要素、功能和联系三个部分。
这儿的资源分析就是分析要素(不仅有物质要素,还有能量、空间时间等资源),另外像派生资源、差动资源,其实从系统的角度看都很简单,派生资源是很多需要转化才能有用的原材料;差动资源像是一个资源集合,对应一个更大的功能,进而作为一个系统的新的单独组成单元。

第5章 40个创新原理

40个创新原理是阿奇舒勒总结专利得到的“通用性解决方法”,比如第一个原理是分割原理,第二个是withdraw抽取,等等
能够灵活运用这40个原理,那解决问题的技能就大增了。
很多专家比如来自香港创新学会的David,尝试将40个创新原理进行“非技术解释”,从而应用于生活之中,这个特别好。
格力电器的专家,则使用和公司相关的案例,解释这40个原理。
用心发现,生活中和40个原理相关的技术系统。

第6章 矛盾与矛盾的解决

矛盾: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有了矛盾就有了创新的可能。
技术矛盾–> 技术参数和矛盾矩阵
物理矛盾–>分离原理

(1)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区别和关系
技术矛盾是系统之中两个要素之间的冲突,对应的解决办法是阿奇舒勒矛盾矩阵,根据两个参数(属于39个阿奇舒勒工程参数)确定矩阵中给出的解决方法,解决方法则是上一章所说的40个创新原理。
39个工程参数,可以分成三大类:物理和几何参数,技术负向参数,技术正向参数。
物理矛盾是既要有又不能有同一个系统要素,对应的解决办法是“分离原理”,具体又分为四个分离原理:

  • 空间分离
  • 时间分离
  • 条件分离(某些条件下只有一方出现时)
  • 系统级别分离(整体与部分,将冲突的要素拆分到不同的级别之中:子系统,当前系统,超系统)

(2)定义技术矛盾的步骤如下

  • 问题是什么?【问题是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 现在有什么解决办法?
  • 目前的解决方法改进了什么参数?同时导致什么参数恶化?【正面改进vs负面恶化】

第7章 物-场模型分析方法

功能分析和物场模型: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矛盾;有时找不到矛盾,那就从系统的角度去分析目前的功能和想要的功能。

物场模型和最简化系统
s1,S2和Field1
tool, object和action
场Field主要包括,从普通到高级逐步是:机械场,热场,化学场,电场,磁场。
场的类型可以反映系统的层次,系统越高级,所使用的场越高级。 (类似于哪个系统进化原则?)

如何利用物场模型?

第一种情况是是构建完整的物场模型,物场模型就是最简单的一个子系统(主谓宾,谁对谁做了什么),第二种情况是消灭不利的物场模型。

物场分析又可以分成三种情况,六种解法。

  • 不完备的系统
  • 效应不足的系统
  • 有害效应的系统

研究发现,很多案例是先用矛盾矩阵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再用物-场分析是否存在有效、不足、过度、有害与尚未确定等问题;有些案例则是先用物-场来找到有害的效应,然后再用矛盾矩阵方法来解决问题;而达雷尔·曼恩认为有经验的使用者会先使用物场来解决问题。

第8章 发明问题的标准解

第9章 ARIZ非标准解

2019.11.25 读完第七章
2019.12.9,12.10 重读本书部分内容,快速整理前面几章的内容。暂时忽略8和9章内容,发表

2021.3.15 地铁重复简单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