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经济学》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关注长期和整体的结果。避免短视,think in long term。
《一课经济学》——经济学和生活智慧 – Zero
经济学的艺术,在于不仅要观察任何法案或政策的即期效果,更要考察比较长远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政策给某一群体带来的后果,更要追踪给所有群体造成的后果。
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倾向是,人类具有短视的倾向。
为了加强自己的理解,本文汇总最近看的几篇文章观点和生活观察,以加强理论和行动实践。
《principle》强调高阶思考higher level thinking,高阶思考其实覆盖的范围很广。同样道理,《思考,快与慢》中的慢思考和快思考也覆盖了超多的内容。这两者之间又有重叠。很多人都基于快思考行动,这样慢思考就变成了少数人的高阶思考。与此同时,《一课经济学》的“避免短视”又是慢思考和高阶思考,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受短期目标和利益驱使的。
中国的烟民
level 1: 吸烟有害健康
level 2: 烟民为国家贡献大量财政收入,烟民群体相当于贡献了中国的整个国防开支,贡献很大啊。
level 2.1: 如果国家禁止吸烟,并禁止中国烟草集团运营,并不会消灭烟民,只会把烟民市场拱手让人,市场会被国外比如美国公司占据。这就是目前俄罗斯的市场情况,国外烟草公司垄断了俄罗斯市场。(之前看的一篇文章提到的论据)
level 2.2: 烟民无法被消灭,就像好吃懒做是某些人改不掉的毛病,抽烟吸大麻也是无法杜绝的。
Level 3: 虽然烟民贡献了很多国家财政收入,支撑起了国家的国防支出。 但是烟民吸烟产生的个人健康危害和家庭危害,比如患肺癌的人数大增,消耗了大量家庭财富和医疗资源。 如果同时考虑吸烟带来的医疗系统和家庭财富(不容易看见和统计的部分),和单纯的国家烟草收入,那吸烟还有利于国家吗?
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是爱迪生说的。
后面还有一句,“但有利于国家”。
烟草行业是中国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很多地方财政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烟草专卖制度就体现了这一点。
2018年,中国烟草行业税利总额11556亿元,相当于20个阿里。上缴利润10000.8亿元,是石油石化企业的1.43倍。2018年,中国的国防预算为11069.5亿元。
所以烟草的管控与禁止,从国家层面来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ljwmmmmmm
中国的专利
下面第一篇文章,让人读起来感觉很励志,一个教授历经千辛万苦商业化,世界领先的技术,打破了国际化工企业的垄断,并用知识产权保护了自己的利益。
但如果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只读到了这些正面积极向上的东西,没有看到更深层的东西,那就肤浅了。
所以第二篇文章,公众号“知识分子”给出了更深刻的分析,强调整体的知识产权体系的不完善,专利的流于形式让很多专利并没有真正的保护价值,反而把自己的idea公开成了别人的启发和专利基础。
每次我看到很多中国专利的权利要求部分(claims)写得稀里糊涂,就知道这是形式主义的东西,这些专利不过是个人或公司为了申请项目或职称的形式主义而已。可是从真正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来说,这是完全的一种浪费。
写专利的搞形式主义,专利审查的也甘愿做没有什么把关作用的中介,最后就都走样了。等到真要用知识产权作为进攻或防御武器的时候,就发现可能真正有用的东西没有保护起来,给竞争对手做了嫁妆。
言归正传,level1的人看文章1就读到了文章表达的意思,level2的人看文章1就能想到文章2的部分情况, 至少从统计的角度想,知道这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完全不能代表整体,甚至因为完全是一个例外,和整体是相反的。
一个专利卖5.2亿元教授团队分了4个亿!背后原因让人振奋…
毕玉遂心想,发泡剂专利保护必须抓紧了。但他担心泄密,一直不敢提交。直到2016年,山东理工大学了解到情况后,由学校出面撰写了“推动无氯氟聚氨酯发泡材料产业化”的建议报告,直接呈报国务院。
2016年2月17日,国务院领导在建议报告上作了批示。之后,科技部、环保部、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聚氨酯工业协会等联合专家组,国家发改委、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先后调研了项目研究进展情况。
最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下,这项世界唯一的化学发泡剂技术提交了4件中国专利申请、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2017年,“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的专利网布局完成,科研成果获得了最大保护。
最近一篇题为《一个山东教授5个亿的创富神话》的文章在科技界刷了屏,文章讲述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教授团队研发的无氟氯聚氨酯发泡剂专利技术,以5亿人民币的价格独占许可给了一家国内企业,这个金额刷新了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纪录,比第二名的清华大学还多5000多万。
然而看完整篇文章,发现这个故事的背后却有很多悲哀,在每个环节都体现了中国高校研发管理体系的种种问题。毕教授的成功是特殊情况中的特殊,根本无法复制。
先用这篇文章开个头,以后多想想自己经历的事情,自己的level1思考和level2思考,加强实践,而不是纸上谈兵,写不出来就说明自己没有真的实践好高阶思考。
2019.6.17 上海出差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