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之道2:我的效率软件的几点补充

接之前的文章(软件之道:我对效率软件的几点思考 – Zero | 吴玉昆的个人主页),把这个软件之道写完,以后就不再纠结“软件之道”了,真正把软件做完工具,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平衡思维——凡事过犹不及
Balancing is the discipline that gives us flexibility. ——The Four Tools of Discipline

保持专注,避免什么都想尝试

容易改变和容易接受新事物,有时候是优点,有时候反倒成了缺点。
好多年之后,我才克制住自己,不断尝试新软件的冲动,坚持”够用就好“,有一套自己的系统即可;当然这也有一个平衡点,看完一个软件介绍,只要不是特别突出的优点,或者直接击中我的需求,我就不会尝试;所以我现在比之前镇定多了。
我对 小众软件和少数派 这种网站也有了更客观的认识,网站的定位是效率软件推荐,自然会不断的分享新鲜的软件,但是作为个人,如果完全跟着这些网站的推荐,今天尝试这个效率软件,明天尝试那个效率软件,那就本末倒置了,生活的中心不是效率软件,而是“结果导向”。

一个问题都有多个解决办法,一个操作有多个软件可以实现

接上面的思路,重点是“结果导向”,实现办法可以随意。以文字输出为例,比如工作中经常要告诉客户公司的地址或邮箱等重复性内容,可以每次都重新打字,也可以使用手机或电脑上的文本替代软件,也可以使用剪贴板增强管理软件CLCL或diito实现。
比如我设置F4快捷键是一键呼出everything软件,但是换了一个罗技双模键盘后,F4键被占用,我可以用某种方法(还没有检索)去把F4”抢“回来,也可以直接用更简单的方法实现快速呼出everything的问题,比如用capslocks+。
复杂一点的,工作邮件中的一些邮件正文需要被保存方便下次使用,可以将邮件另存为,然后用合适的关键词命名方便以后用search everything检索;也可以直接转到onenote中,方便直接搜索。 (我更喜欢后者,方便知识整理)

希望获得一个没有缺点的软件,是一种典型的绝对化思维

我大概三四年前,从某一个软件推荐文章中,了解到了大纲软件workflowy,使用一段时间,觉得特别喜欢,但是又觉得太简单,缺失一些高级功能比如颜色等,就想要尝试一些其他软件,于是先后尝试了cloud outliner,幕布等四五个大纲软件或服务。
后来折腾发现,哪有完全切合我的喜好的软件啊。幕布和workflowy和cloud outliner都有自己的优点,但是也有显著的缺点。
所以最佳的选择是,选择一个满足我的核心需求的软件,然后接受它的缺点。
我就安心使用workflowy,电脑上都直接用chrome登陆,简洁好用。放弃对颜色的需求,放弃对手机软件的要求。至于购买了两年的幕布付费服务,和cloud outliner,就完全放弃了。
其他功能的软件,我也是先弄清楚自己的功能需求,然后再去看一个软件是否满足自己的核心需求

哪些行动需要不断的提高效率? 那些行动则不需要?

答案之一是,用的特别频繁的行动,需要提高效率,比如打字,outlook等;用的特别少的事情就不需要浪费时间去提高,就像有人在网上发怎么用倒入词条到anki背单词,写得特别复杂,有人回复到“有着折腾的工夫,我都用扇贝单词背了好几百个单词了”,所言极是。
去年看的一本介绍计算机算法的书《算法之美》,第一部分读书笔记见《算法之美》读书笔记-如何获得平衡的生活-1 – Zero | 吴玉昆的个人主页,核心之一就是balance(平衡思维),本质就是一种资源稀缺下的应对措施,与这儿”哪些软件/效率需要重点练习”是一个事情。

2019.12.19 重新梳理workflowy中的思考碎片,花了有1h,有点多了。
2020.2.1 发出,不再完善了,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