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星文章:2020年第一季度总结

每三个月汇总一次加星文章,并尽可能精简,不要在这上面花太多时间。
一是把汇总在inoreader的加星文章再快速阅读一遍,二是复制重要文字放在这儿,并备注主要收获,方便下次直接快速浏览要点。

芒格曾经说过:“如果你想成为理性的思想者,必须培养出跨越常规学科疆域的头脑。”

How to Be Successful by Sam Altma
这篇文章之前读过,这儿再读一遍。

The Best of 2019
Todoist Blog的推荐文章,我过滤了一下,觉得以下两篇文章是最值得我阅读的。
【1】 Deep Work: The Complete Guide (Including a Step-by-Step Checklist)
来自上面说的Todoist 2019年度推荐文章链接
How to master the #1 job skill that will never be obsolete
本文介绍了具体的实现deep work的方法论。
deep work即工作的“心流模式/投入状态”,目标还是工作效率和产出;每天工作总要想办法拿出一段时间,集中精力思考重要的问题或项目。对我来时,一是利用上午时间,二是带上airpod pro并打开降噪模式,集中精力思考一个项目。
【2】How to Create a GTD Workflow Using Todoist (A Step-by-Step Guide)
以todoist为例,介绍GTD流程:收集、定义、整理、回顾、行动。这篇文章值得反复读几遍,我以后汇总一个单独的时间管理文章汇总吧。
How to Create a GTD Workflow Using Todoist \(A Step\-by\-Step Guide\)

霍华德·马克斯:博弈游戏!
运气和努力,两个方面在人生之中都有自己的位置,重要的是区分和控制。基于概率作出正确的选择,同时接受可能的不利结果,这是一种理性决策。而不是对所有的不利结果都怨天尤人,这样毫无意义。

正如格雷森在书中所阐释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作出最佳决策,但决策的成败会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显著影响:(一)你可能缺少的相关信息;以及(二)运气或随机性。由于这两个因素的存在,即使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决策也可能会失败,而糟糕的决策却又可能会取得成功。这看起来似乎有悖于常理,但最好的决策者不一定是那些成功次数最多的人,而是拥有最好的决策流程和判断力的人。两者可能相去甚远,而且如果决策次数有限,可能无法将他们区分开。

Naval:人生公式 I | 微光的Notes,英文原文出处:Life Formsulas I – Naval
快乐,健康,锻炼,饮食,睡眠,财富,收入,承担责任,杠杆,特种知识,投资回报率。

Happiness = Health + Wealth + Good Relationships
快乐 = 健康 + 财富 + 良好的人际关系
Leverage = Capital + People + Intellectual Property
杠杆 = 资本 + 人力 + 知识产权
Specific Knowledge = Knowing how to do something that society cannot yet easily train other people to do
特种知识 = 知道怎么去做那些不容易通过培训就可以做到的事

Finding Your Innovation Sweet Spot
这篇文章是《微创新》一书的观点,我可以接着这篇文章,更新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工作相关,职业,自我管理

发现有不少工作相关的文章,所以合并在这儿,都和工作&职业有关。

  • 能力圈就是一个人的职业护城河!
  • 追求高绩效,结果导向
  • 工作分好几个level,我处于哪个level上?
  • 积极主动,自我管理
    【菜鳥主管成長日記】想晉升管理職?做好這兩件事,在同事間脫穎而出! – 專案管理生活思維
    来自我很喜欢的一个博客。
    无所谓是否做管理,以下的建议都是重要的,一是通过刻意练习提高能力圈,比如我最近学习DOE和6sigma和TRIZ解决问题方法论;这些都是和工作非常相关的新技能新知识,而且我也很感兴趣; 二是同事之间和上下级沟通,通过影响别人,比如辅助决策,一起合作完成项目,也就是结果导向。
    最后作者给出了三个等级的工作层次,这就反映了工作的积极主动和自我驱动。
    > 那麼,當機會來臨時,我們究竟該做好哪些準備,以爭取管理職的角色呢?我認為有兩件事很重要:
    > 1.你的能力圈有多廣?有多深?
    > 2.你怎麼做好縱向/橫向管理,並實現高績效?
    > 其實主管並不需要知道每件事以及所有的細節,而是關注在目標、完成時間、進度、風險、解決方案,以及團隊成員的工作/生活狀態和情緒,故我們要把握每次向上溝通的機會,在短時間內重點表述這幾項內容。【领导不知道很多细节,如果沟通和汇报不准确,就容易误导领导作出错误的决策】
    > Level 1: 針對被指派的任務,主動同步項目進度,確保上下共識一致,降低雙方不確定感。
    > Level 2: 針對被指派的任務,做出超乎主管預期的成果,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匯報績效。
    > Level 3:站在主管的立場,360度檢視現況和制訂策略,並進行說服:“我認為為了更好的實現業務目標,我想做什麼?為什麼這件事重要?要怎麼做?有哪些執行項?各自什麼時候完成?”

MegaEase的远程工作文化
最近疫情期间,主动或被动的远程办公,此时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本文分享的远程工作文化和讨论,很好,尤其是“宏观管理——怎样是好的员工”,这些员工是任何公司所渴望的。

没错,人很关键。远程团队需要的人的一般需要有这些特质:

  • 能独挡一面的人。这样交给他的事能独立完成,没有路能自己找路,这样可以省很多管理成本。
  • 沟通能力很强的人。一方面,他们把模糊的事能变清楚,另一方面,他能有效地说服他人。不然就会非常扯皮和消耗时间。
  • 能自管理和自驱动。不能自管理和自驱的人,会增加大量的管理和教育成本。能自驱动的人,都是对负责的事情有认同的人。
    如果你仔细思考一下,你会发现,这样的人是任何一家公司所渴望的人,和远不远程无关。只不过,如果是远程团队的话,你会被逼着要招到这样的人。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计算一下了,是花时间精力在教育不好的人,还是花时间精力找好的人?无论远不远程,聪明的管理者都会选择后者。这也就是为什么Amazon的Bezos会说,“我宁愿面50个人一个人都招不到,我也不愿意降低我的面试标准”。

Naval:Work As Hard As You Can(尽自己最大努力工作) | 微光的Notes 英文链接:Work As Hard As You Can

Work as hard as you can
What you work on and who you work with are more important
No matter how high your bar is, raise it
Nobody really works 80 hours a week

Self-Management: How To Prioritize And Be More Productive
来自trello的一篇文章。
彼得德鲁克强调"Knowledge workers must, effectively, be their own chief executive officers".
关键词:goal,make a plan,GTD,番茄工作法,四象限决策法,学会说不,优先级!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82 期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Miscellaneous unsolicited (and possibly biased) career advice · Erik Bernhardsson
阮一峰在科技爱好者周刊中分享了Erik的文章,谈论“一个美国的高级工程师谈如何选职业”,下面的内容是阮一峰的总结,适当精简。 当然这个关键,或许更适合于互联网行业,对传统行业可能就差一些了,比如我是化学专业的,就要围绕化学专业构建自己的竞争力,也有很多可以选择的余地,跑到互联网圈就不合适了。

观点1: 就业要选择发展最快的行业。停滞发展、或者缓慢发展的公司,完全是一个零和游戏。
观点2:快速发展的公司中有更多的晋升职位,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多的可用资源,企业会主动配置人力资源和金钱支持。
观点3: 就业的目的是为自己积累两种资本:人力资本(增进技能和能力)和金融资本(多赚钱)。对于年轻人来说,人力资本更重要。 就业时,年轻人的关注重点应该是,快速增长自己的人力资本。 因为长期来看,在你的一生中,人力资本会比金融资本带来更大的回报。【不要太关注薪资,重要的是在年轻的时候能提高多少技能!】
最快速形成人力资本的方法,就是去聪明人多的地方,从比你更聪明的人身上学习。跟高手在一起工作,你会成长得非常快。大公司虽然高手很多,但是你接触不到也没用。 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里面,加入一群聪明人组成的小团队,可能是事业成功的最佳方式。 【这就像学习一个软件的操作,自己研究表天,不然别人手把手指导和演示一遍;学习更高级的技能也是如此,有一个好的mentor和模仿对象,总比自己闭门修练好太多。

Why I Quit Google to Work for Myself · mtlynch.io
作者在谷歌工作了四年,由于晋升失败,开始认识到只有那些看得见的工作成绩,才会对晋升有帮助,最终对这个工作产生了厌倦。
我自己在工作中也观察到类似的事情,自我管理的员工要避免过度被kpi引导,有自己的判断。

I adopted a new strategy. Before starting any task, I asked myself whether it would help my case for promotion. If the answer was no, I didn't do it. (这个就像KPI是指挥棒一样)
Worst of all, I wasn't proud of my work. Instead of asking myself, “How can I solve this challenging problem?” I was asking, “How can I make this problem look challenging for promotion?” I hated that.

人月神话的Blog——软技能培训(200212)
提高自己的软技能,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软技能和专业技能是什么关系?k
日常事务:流程,标准操作,甚至包括基本的知识管理
项目级别的工作:一个大项目,如何管理(我自己在这方面还差很多)
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方法论:比如我最近开始学习的6sigma

针对企业内团队和个人,无碍乎面临三个基础事务,其一是日常事务性工作如何做?其二是目标驱动的工作如何做?其三是拿到一个事情或问题,如何独立的分析和解决。而这三方面刚好是企业内需要的三大共性技能,即流程管理,项目管理和思维管理。

跳还是不跳,是一个问题——跳槽时该如何权衡?
这篇文章不错,跳槽要追求个人和企业的双赢,从以下四个角度判断公司是否是好公司。

  • 公司的潜力
  • 公司的文化(公司对你的影响力)
  • 你对公司的影响力
  • 工作的挑战性

其他

Behavioral economics: The flaws that Nobel Prize winner Richard Thaler wants you to know about yourself — Quartz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泰勒的《助推》一书的内容介绍,强调了一些重要的行为经济学概念,值得重读和多读几遍!
借着重读这本书的机会,更新我的《助推》读书笔记!

诺奖得主理查德·塞勒:过度自信是投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 |《巴伦》专访

塞勒详细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投资者的常见错误、过度自信以及“助推”(nudge)的含义。
人们在生活中容易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过度自信。当股市以每年30%的速度上涨时,你就很容易误以为自己是一个精明的投资者。我觉得自己来挑选个股是愚蠢的行为。【不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
但我们明白的是,没有任何策略可以一直奏效,否则就会出现大量套利行为,最终无利可图。因此,形势必然会时好时坏,且必然会变得不可预测。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改变市场形势的努力都会宣告破产。

戴森印象记
作者关于科学和宗教的分析,清晰易懂,另外戴森本人是一位玩“黑天鹅事件”的事情,体现在他的叛逆性格。这就像有人押注特朗普当选一样,失败了无妨,成功了就称为了特朗普的座上宾。 戴森或许是想做一条鲶鱼,希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避免一边倒,他选择站在“反面观点”上,“万一赌对了”呢?

Chesterton’s Fence: A Lesson in Second Order Thinking
这篇文章讲的是“二阶思维”,下面的定义让我想到了《一颗经济学》,剩下的就是举例。

Second-order thinking is the practice of not just considering the consequences of our decisions but also the consequences of those consequences. Everyone can manage first-order thinking, which is just considering the immediate anticipated result of an action. It’s simple and quick, usually requiring little effort. By comparison, second-order thinking is more complex and time-consuming. The fact that it is difficult and unusual is what makes the ability to do it such a powerful advantage

我对中国科技行业的看法(译文)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技术是一种实践性的产品,必须不断实践,才能使知识保持在当前水平。日本的伊势神宫,每20年就要拆毁原来的宫殿,在旁边的土地重新造一遍,就是为了让后代人不会失去建造宫殿的知识。
我最近还看到一篇报道,美国政府忘记了如何生产 "Fogbank",这是生产氢弹的必不可少的机密材料,因为相关专家已经退休。然后,政府不得不花费数百万美元来恢复生产知识。

我认为,难以衡量的过程知识比易于观察的工具和知识产权更重要。如果人类不是继承了过去2,000年的各种生产过程的知识,那么我们将几乎没有有意义的进步。

2020-04-07 花了大概三个晚上,重读这三个月的一些文章,引用关键内容在此,发表本文。
2020-04-15 重读其中的几篇文章,更新摘抄,发表。
来源:平时直接保存在draft,快速过一遍inoreader加星文章,过一遍poc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