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更系列:加星文章 2019.9+10

十月份,花了不少时间重读Reeder&inoreader中的“收藏文章”,正在更新一个更大的“加星文章”系列。
以下是我这两个月做Inoreader上读到的一些重要文章,重读汇总在此。
等年底,我要再次重读这些月度加星文章,二次反刍。

不是想办法如何激励下属,而是创造合适的环境。
不同的人喜欢做不同类型的事情,比如有人做事情仔细,就可以分配一下精细的工作比如计算一个项目的成本和整理技术文件,我就容易烦恼这种扣细节的工作,每次都做得不好(因为不想做啊)。

This means specifically aligning projects, goals, and incentives with what the other person is motivated by, and no one else. 文章举了一个例子,有人擅长做detail-oriented project,有人却不擅长。
而对于必须要做的工作,提供给下属选择权choice,这样会营造积极的氛围和工作主动性。 让下属参与目标设定(比如Kaizen讨论,OKR讨论),有参与感,这样才有工作积极性。
While you can’t always individualize and perfectly match someone’s project and goals with what they are most motivated by, you can create positive conditions for motivation by enabling choice in what people can do.
“meaningful choice engenders willingness” and results in higher quality of decisions, and greater motivation and commitment to the task
when people can actively choose their own goals, they’re more likely to follow through on them.
最后,领导者要准确传达strong motivation的含义和具体表现。
领导力就是能营造一种工作文化,让员工积极主动行动起来。
“In some sense, in leadership, what you are trying to do is to create a context in which other people can act.”

The Four Tools of Discipline
来自《少有人走的路》一书的观点,保持自律的四种方法:延迟满足感(避免短视,基于长远思考的体现)、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不推卸责任)、接受现实(这就是《principle原则》一书的accept reality啊)、平衡(避免走极端),好多年前读这本书,总以为有身体会,却不知现在看来只不过懂个皮毛而已。

There are four tools of discipline: delaying of gratification, acceptance of responsibility, dedication to truth, and balancing

降低欲望并脱离舒适区(10.3)人月神话新浪博客

在很早以前就读过的《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面就谈到人生苦难重重,而要解决人生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自律,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所谓自律:主要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的四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我有两个我,一个是在自我内在舒适区的我,一个是外在目标中的我,而你每天走的就是脱离自我内在跳出来,向自我内在的舒适区发起挑战,你每天能够看到自我的进步和成就,这就是战胜自我。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知行合一往往就是从最简单的脱离自我舒适区开始。

和菜头公众号:Naval:如何不靠运气致富 【中英文版本】
How to Get Rich Without Being Lucky – Naval Ravikant 【英文原文】
超级好的一篇文章,应该隔一段时间拿出来读读。
文章列了很多的tips,简单写几个

  • 追求wealth而非money和status
  • 不要指望出租time致富,资产equity才能实现财务自由。
  • 给社会提供社会需要又难以快速学到的,这其实体现的是学习能力。You will get rich by giving society what it wants but does not yet know how to get. At scale.
  • 不断迭代的工作,赚复利compound interest
  • 不要和愤青cynic和消极主义者pessimist在一起
  • 用知识、责任和杠杆武装自己
  • 高级的工作是高技能或创造性工作,这种工作难以外包和自动化。Specific knowledge is often highly technical or creative. It cannot be outsourced or automated.
  • 在工作中向mentor和trainer请教,而不是只依赖于上学所学
  • 杠杆
  • 善用leverage,labor是最弱的leverage,code和media则是很好的leverage
  • 增强决策能力,
  • 努力工作,更要选好和谁一起工作和工作目标。Work as hard as you can. Even though who you work with and what you work on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how hard you work.

Work on Stuff that Matters: First Principles – O'Reilly Radar
非常好的文章!提及工作中的三个核心要求! 这和上面的Naval的一些观点是相通的。

  1. Work on something that matters to you more than money
  2. Create more value than you capture
  3. Take the long view.

文小刚:创新就是小孩的游戏
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文小刚的文章。

  1. 什么是创新? 把“不知道”变成“知道”。
  2. 创新的关键是提出问题,
  3. 人类天生就有好奇心,知识越多反而越容易被束缚在已有知识的牢笼之中,所以要保持好奇和天真。
  4.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1)“教育的一个目的是掌握知识。但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训练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和追求,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做事情的风格。”(2)零碎学习,尤其是广泛阅读,融会贯通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创造力是未来的关键生产力 | 雷锋网
对应英文文章:Creativity is the new productivity
过去生产力稀缺,学习数理化,做个工程师,掌握工具就能提高生产效率获得高回报,之后机器和算法(硬件和软件)的进步和大规模应用促使生产力进步达到顶峰,我们难以大幅提高现有生产机器和算法的生产力。在创造性时代,创造力成为一种更重要的生产资源,只有在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发明新工具新流程上,才能最大化人的价值。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转变,它有助于分析其中的三个阶段:生产力稀缺时代,生产力充足时代和创造时代。
【创造时代】每个行业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对个人来说最有益的途径将是专注于创造力。 虽然生产力是从现有资源中榨取全部的价值,但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是发现新的资源:创造性解决问题,将障碍转化成优势,创造性的激发灵感,推出新的产品,创造性的重新改造,将改变你的职业生涯。

怎样帮助穷人才能不流于美好愿望
结合最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话题,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的《贫穷的本质:如何逃离贫穷陷阱》一书介绍的观点和《稀缺》这本书观点有相似之处。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如何high level thinking,避免认知精力不足。比如通过客观的助推帮助穷人节省认知精力(这就像中国古代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然而,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必须每时每刻都进行的细细思量,使得穷人陷入了贫困陷阱。班纳吉和迪弗洛指出,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个特别重要的优势是,他们随时都能获得来自身边环境中的各种各样的“助推力”,因而不需要在这些方面细细思量,这样不但节省下来了大量认知资源,而且也减少了犯错误的机会。我们日常生活早就习以为常的许多事务,例如,自动缴纳的退休计划、自动扣款的住房按揭贷款,对于财富的积累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
班纳吉和迪弗洛据此指出,与人们对穷人既蠢又懒的刻板印象相反,穷人为了维持生存、养活家人,必须充分发挥才能,而且他们其实需要拥有更多的技能和更强的意志力,承担更多的义务。关键在于,他们时刻都处于稀缺状态,不断面对着被普通人忽略的各种小障碍,在不匹配的信念之下犯下各种各样的小错误,从而陷入贫穷无法自拔。
在一定程度上,班纳吉和迪弗洛关于贫穷的根本原因的看法可以概括为,穷人之所以穷,并不在于他们缺少钱,而是因为他们受限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合理规划,没有能力做出恰当决策,即便有了规划也往往不能坚持下去。细究起来,这可以归结为两类因素,行为上的和认知上的。

黑石创始人的人生智慧:当你面临两难选择时,永远选择长远利益
很不错的文章,给出了七个方面的人生经验,值得学习。

  • 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 永远不要在思想上懒惰
  • 投入fovus并保持积极主动
  • take action
  • 跟随兴趣,并谨慎选择下一步(重要选择务必谨慎)
  • 保持原则
  • 平衡:事业与家庭之间
  • 当你面临两难选择时,永远选择长远利益

从概率权到以概率论为基础的世界观
期望值理论,从传统的期望收益到考虑心理作用的期望效用。
波动程度用数学上的方差定义。
用概率的视角看世界,幸存者偏差。

为什么职场人一定要有经济学思维?
介绍经济学思维,虽然有些内容有点牵强,但整体的内容还是很值得一读和总结的。

  • 经济人假设,行为经济学认为这个假设有缺陷
  • 从整体和所有人的角度考虑,而非只考虑自己和局部。这就是《一课经济学》一书的观点。
  • higher level thinking:看到的未必是事实,眼见未必为证。 。

眼镜蛇效应:事与愿违的经济学教训
这篇文章强调的观点就是《一课经济学》的内容啊,这又和上面的“经济学思维”联系起来了,所以《一课经济学》真的是本好书啊,我的读书笔记:《一课经济学》——经济学和生活智慧 – Zero

一开始没人打算制造一个运转不灵的体系,也没人打算在客机上制造更惹人注意的卫生间噪音。这些都是意图之外的后果。你一旦知道要留心这种情况,你就会发现它们无处不在。
事与愿违的情况太常发生,经济学家称其为“眼镜蛇问题”(Cobra Problems),这发生在一个有趣至极的事例之后。
【英属印度的眼镜蛇】这个案例成了一个典范:试图解决问题的努力,最终反而让规则制定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更趋于恶化。
墨西哥城的空气污染
立法者应该敏锐地意识到,人的每个行为都有意图之中和意图之外的后果。

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