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阅读文章,主要靠inoreader rss阅读器(ios上使用reeder阅读)和pocket(要读的文章都放在这里面),少量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大部分都通过werss转到inoreader了)和微信群分享。
链接复制用ios的copy link或chrome插件,直接变成markdown放在这儿。 使用Mweb写作本文。
下面是这两个月的一些精选文章,借此机会重读一遍。
【TEDx】吕世浩:学历史的大用【TEDx】吕世浩:学历史的大用网易公开课
古代帝王是如何学习历史的,凡事都想,”如果是我,我应该怎么办?“
为何要学历史?“了解人性,启发智慧”。
应该读点《史记》《资治通鉴》吧。
模型思维介绍:因果推理模型
分享到朋友圈的一篇文章,
推荐《原因与结果的经济学》这本书,可以先读这篇读书笔记了解图书主要内容,本书主要介绍了因果关系vs相关关系,因果推导的步骤。
因果推导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应的方法就是随机对照实验,通过随机化避免其他变量的干扰。
生活中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只需要参考书中的步骤,确定控制变量、观察变量、空白组(不施加控制),最后进行对比(分析的本质是比较!)
正确区分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的方法论称为“因果推理”。
判断两个变量属于因果关系还是相关关系时,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质疑。
①是否“纯属巧合”?
②是否存在“第三变量”?
③是否存在“逆向因果关系”?
平民出身的富豪积累财富的原则和方法
《财富自由》,一本值得读读书,帮助指导长期规划。
财富自由的方法总是相似,包括勤俭、自律、在犯错中成长、教育等。
经济独立属于那些愿意分配时间、金钱、精力和认知资源以实现财务目标的人。
张学友是“逃犯克星”?贝叶斯公式告诉你真相
相当不错的一篇介绍贝叶斯推理的文章,使用“面积法”分析两个案例,(1)“你前往影院排队观影,前面有个小伙伴,长发披肩,衣着中性,如上图,请问Ta是女士的概率有多大?”,(2)张学友演唱会。
面积法是一种视觉化的贝叶斯计算法,在《统计学关我什么事》一书第一部分中有详细解释,正好9月份做了完整的读书笔记。
读《曾国藩传》
唐巧的一篇读书笔记,从这儿了解曾国藩的成长和智慧。
曾国藩代表了一个正常人的持续进化过程。
YANSS 158 – The science behind why we find A/B testing icky when it comes to policies, practices, medicine, and social media
介绍A/B测试,或者说互联网上的双盲测试,通过直接给用户随机呈现两种不同的设定,分析用户的体验等,从而反推哪种设定是最有效的。 这就是统计学中的随机对照测试! 只不过在互联网行业更容易进行测试,所以可以快速迭代产品升级。
继续读博还是就此放弃?终于看到一篇专业而有趣的解读了!
心理学上的框架效应,从最初的热情高涨,到后期面临毕业时的紧张兮兮。 刚开始看得长远感觉未来值得一搏,毕业前一两年就容易埋冤导师。这就很像我的处境呀。
不同的心态和信息获取程度影响了个人的解读和判断,也形成了读博的动力和退学的冲动。在这背后的心理学,被称为框架效应。
职业规划的3个层次
关于工作规划,值得读一读。 国企/外企/民企之间很少有中层干部的流动,所以提前想好去哪种单位; 跳槽本身不应该是涨薪的手段,而是工作规划的路线变化的方法。等等
投资者的一生,其实都在和自己的情绪作战
投资就是反人性的过程,和本能和直觉投资做斗争的过程。巴菲特所说的“别人贪婪时恐惧,别人恐惧时贪婪”,真要做到那可不是一般人啊。
5 Examples of Tasks You Can Automate Today
2019.9.18
2019.9.22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