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读:
纸质书: 阅读,用荧光笔标记
kindle电子书:kindle,高亮和笔记,尤其是标记章节,方便在klib中查看图书结构。
marginnote:阅读,使用内置的outliner整理读书笔记,还可以把重要的要点导出到anki中记忆。
最需要理解力的书,还是应该以纸质版为主,比如《思考,快与慢》《设计心理学》,有些书知识密度不高,只是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方法论的阐述,就直接以电子版为主,比如《OKR工作法》《助推》等。
怎么写读书笔记
只读书,不写读书笔记,阅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提醒自己不要为了积攒“已读图书数量”而追求速度。
读完一部分,记录自己对本书的理解和感悟,和本书中的重要内容。
写读书笔记的过程是再次研究图书的过程,第一次阅读有了更多的自己的思维,判断,联系之前所读的图书和自己的经历等。
费曼技巧:练习用自己的话把别人的见解说清楚,这样才能表示你是不是真的看懂了,读通了
避免反复造轮子。网上已有系统的读书笔记,就不劳烦自己再摘抄一遍;能用MarginNote/Clippings.io摘抄/复制就不要自己再抄一遍;
避免在读书笔记中记录自己完全理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梳理理解不够深入的资料。创造联系:融会贯通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而不是简单的复述一本书的观点。所以读书笔记强调对自己的触动、影响,最好举例说明,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故事,创造联系是吸收知识的关键。
「读书感」的做法是:从书里找到一个有感触的点,然后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引申放大,试图对自己有启发。在互联网上我们会看到很多书的读后感,它们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对他人有帮助。
每本书都要有一篇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就是反刍和重读的过程,不然就是浪费花在这本书上的阅读时间。很多之前读过的书回头看,发现都忘了,比如最近重读的《潜意识》* 写读书笔记的时间:读完全书或者重要章节,遗忘主要知识之前,根据自己的记忆整理读书笔记。在“阳志平:读书十二问”一问中,作者提到了如何写读书笔记,很有道理,不要写得太早也不要写得太晚,不要总是翻书(变成了摘抄)。
必要难度理论:不要一看几页就写读书笔记,也不要看完整本书再写读书笔记;在遗忘曲线的适当时候开始努力回顾,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尽量靠大脑记忆写笔记,而不是一遍重翻,一边写读书笔记。
每次输出(写读书笔记),不要以书为单位,而是以章节为单位!【这取决于一本书的厚度和知识难度了】
使用kindle+klib整理读书笔记:高亮和笔记,导出到klib,整理成自己的读书笔记(从kilb复制摘抄)
不同类型的图书有不同深度和不同时间占用量的读书笔记。(1)畅销类的书记,快速获取信息,然后以章为单位甚至一本书读完,再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文章内容。例如中文本的《意志力》,例如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2)需要极大的理解力的图书,比如《思考,快与慢》,就需要每一章每一节的读透和做读书笔记。
怎么反刍/重读
直接重读读书笔记为主,然后在其中补充新的思考和联系,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图书观点的理解。
如果有纸质书,就适当翻一下原文,尤其是有荧光高亮,可以很快的过完一本书,重新理解一遍内容。
参考文献
- 为什么樊姐成不了安迪?因为她俩思维千差万别 这篇文章用 欢乐颂 的剧情,介绍《mindset》一书的观点,值得一读,虽然比较简单,另外我也借鉴这本书的内容,避免太多时间花在读书笔记上。
- 那些无用的人—-《人类简史》读后感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阮一峰写的读书笔记,内容很赞,用块引用提及原文中的重要内容,然后自己的语言描述观点,同时大量补充图片,使内容更容易理解。
- 2016年第10本:用系统来工作 – 申龙斌的程序人生 – 博客园 简单的汇总这本书的核心观点,然后介绍几个自己工作中的例子来阐述本书的观点,从而增强对自己的触动,这有点像《made to stick》的”Stories”部分的观点,用生动有趣的例子来打动读者/自己。
- 一年所读书 | BetterRead年度巨献_搜狐社会_搜狐网
借鉴王烁的总结文章,言简意赅,切中要害,简单分类(1到3星) - 《系统之美》之干货版~老应的书房 – 简书
我不需要再写读书笔记的图书(因为网上已经有足够好的,我直接”拿来主义”即可)。 - “如何研读书”——同人与野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 思想教育不要教相信-张五常-财新博客-新世纪的常识传播者-财新网
【笔记侠】该怎样读书和思考,你的人生才能事半功倍
2015.7.15,这篇文章很赞,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完全接受每一本书的观点(最开始读书,可能主要目的是大量吸收知识,读书多了,就进入融会贯通和互相对比分析阶段),而是思考和衡量书之间的观点,形成自己的判断。
2018.8.18 整理散落在多个地方的读书心得,汇总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