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之前的计划,将2018年的月度生活/方针论总结整理出2018年度版本,总结目前我的一些工作生活流程,2019年在此基础上继续更新,用更少的时间/精力消耗获得更好的效率,也就是达到最好的平衡点。
之前发表的月更文章:
- 月更系列:生活/效率/方法论 2018.12&2019.1
- 月更系列:生活/效率/方法论2018.11
- 月更系列:生活/效率/方法论2018.9/10
- 月更系列:生活/效率/方法论2018.8
- 2018年月更:生活/效率/方法论 2018.1-7
- 【月更完毕】2017年个人收获和资料推荐
工作
最主要的软件就是Outlook(处理邮件),OneNote(汇总信息整理知识),workflowy(计划和总结)
Outlook的一些效率操作,见两秒精益:Outlook效率操作。
事件记录上,最初使用excel记录时间块使用情况,后来改用toggl,年底一两个月没有再坚持,19年要恢复,只跟踪大的项目方向的时间支出,不再针对每个子项目和任务。
阅读和写作
图书阅读:三个阅读工具,kindle,纸质书,MarginNote3(购买手机软件,200元),各有侧重。
文章阅读:使用微信和Inoreader(专业版,一年180元)阅读,精选和稍后读文章放在pocket和kindle中重读,使用werss服务(80元一年)将微信公众号以rss订阅的形式在inoreader中阅读,避免干扰微信使用;使用Reabble服务将inoreader的精选文章推送到kindle复读。
Inoreader has grown to be much more than an RSS reader – it is now a content hub used by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and avid news readers alike.
放弃了diigo的150元年度订阅,转到Inoreader为中心。
英语
2018年真切的体会到提高英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今年主要集中在扇贝听力(新闻听力),口语侠(付费外教聊天),伴鱼(付费外教聊天),DAKA(每日一个topic三个question)。
可惜春节前,扇贝听力关闭了“新闻听力”功能,我只能转而使用“短语”功能,每天听写几句话,这就和Tedict没什么区别了。
今年还购买英语口语课程:John Huu口语,淘宝John Huu店铺,价格99元,口语讲得挺好,介绍闪音(弱读)、连读等技巧。
2019年需要加强执行,如无必要就不再折腾尝试新工具。
学习和其他
今年明显加强使用的效率软件和操作:
- windows上,剪切板增强软件完全从CLCL切换成Ditto,功能更强大一些。
- ios和mac上,增强anki的使用,使用记忆卡片方式强制记忆一些资料,这也是学习的必要方法,包括常用口语句型和phrase的训练,熟练掌握phrase也大幅提高口语熟练度。
- 本来想买白板贴在冰箱上,还是发现直接使用油笔在冰箱上标记即可。
- 在家减少电脑的使用。
- 今年花了一两个月的零碎时间研究tableau软件,事后看有些不值得,关键还是没有梳理好自己应该做什么,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
- 17年买的Bose QC20,虽然花了一千多,但是用了这一年多,真的是超值,提高了通勤的时间效率。
- 今年重新使用思维导图软件,专注于ithought,放弃其他同类软件。 听AsianEffiency的podcast,我发现自己对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存在错误理解,思维导图的价值是“头脑风暴,收集和整理信息”,之后就把结论拿出来使用即可,而不是事后持续更新(适合在workflowy)。
这几年一直受益的的效率操作,不再展开说了:
- 全平台双拼输入(放弃了自然码辅码),
- workflowy大纲笔记,
- chrome浏览器
Windows和Mac效率软件和操作
windows上一直在用的效率软件:everything,欧陆词典,chrome,谷歌输入法,capslocks+,vistaswitcher,listary,snipaste(今年刚从盗版的fastcapture换成免费的snipaste),phraseexpress。
mac上一直在用的效率软件:alfred付费版,chrome,自带双拼输入法(放弃购买的落格输入法),Mweb,anki。
今年购买了mac上的时间记录软件Timing,可惜电脑使用时间减少,软件的价值降低了。
买了一个二手“苹果触控板一代”,挺好用,足够好用(和二代比起来)。
iphone软件和操作
将我的iphone 6S plus升级到ios12版本,速度还不错,可以使用ios12上才能用的效率(通知管理,短信过滤,捷径等)
一如既往的是pocket,due,备忘录,onedrive,变速mp3,overcast,anki,magic launcher,捷径,monewiz
今年开始使用的软件:draft5(付费,代替draft4),mweb(付费,写作软件),“我的小目标”(代替好久不用的habitica,习惯养成),Inoreader和reeder, 熊猫吃短信(过滤短信),腾讯手机管家(过滤通话),gboard谷歌输入法(放弃落格、讯飞等输入法),lifecycle(时间统计: 工作,睡觉,上下班通勤),“save as link”(6块钱,在safari中将网页链接复制为html或markdown)
Mweb软件:购买电脑端和手机端软件,总共大约100元;在手机上写作,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比如整理读书笔记,随时记录和更新生活思维,既能使用Markdown语言降低写作的格式化难度,又能快速发表到博客上,大幅降低对电脑的依赖。
移动“和多号”:在非重要场合使用副号,少接听很多电话和垃圾短信。
我喜欢的几个网站
- 人月神话的博客,非常非常非常好的博客,这也是我写博客的一个标杆和榜样,记录自己的思考,但是远远没有做到他这么好。 另外作者也有知乎专栏——人月神话的思维专栏
- 刘未鹏 | Mind Hacks – 思维改变生活,更新极慢,但每篇文章都能看到极为用心,信息量极大,我超级喜欢“逃出肖申克”系列文章,整理了多种类型的思维偏见,博客的很多文章都在他出版的《暗时间》一书中,同样强烈推荐购买。 读这一本书,胜读无数微信文章。
对效率和流程的追求,是一种“精益思维”
今年花了不少时间写月度总结,源自对精益的追求,具体见《两秒精益》读书笔记:精益思考 ,不仅要每天留意一下“每天如何节约两秒钟”,还要想办法优化“两秒精益”背后的流程,这才是更高一级的效率。
之前我花了不少时间尝试各种效率软件,现在更强调软件搭建起来的流程,强调用流程解决问题,只要够用好用就不再“见异思迁”。正如“利器”上的一篇访谈所提到的那样,重要的是形成适合自己的流程。
你如何理解「利器」?
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并且坚持下来自成体系是最佳方式,有些工具拿到手感觉不好用,用得深入了会找到各种用法,这个时候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利器」,我一个同事用Mindnagager 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基本完美解决了「日历」「提醒」「备忘」「知识管理」,单就这个工具并不是利器,但用得深入之后会感受到「匕首」变「牛刀」。
2019-02-08 重读之前的月度博文,整理出本文。2019年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