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扑克牌随想:该赌就赌一把

上周末,和朋友一共四人一起玩“憋7”扑克牌,约定玩十局,算总分,最后如果我和女友总分高(代表被憋的牌比较多,处于劣势),我请客,如果朋友夫妻两人分数高,他们请客。
大约玩了五六轮,我和女友的总分可能接近七八十,朋友总分大概是四五十,我感觉形势不妙。当时想,如果继续这样保守的玩下去,每次都保证自己不失分,就很难让对方多失分,之后五轮可能就保持当前的劣势,难以逆转战局。 所以为了争取“战胜对方”的可能性,就需要多冒险,虽然这样可能误伤队友(我女友),但是对方两个人,我方一个人,我的冒险有更大的概率是让对方失分。
所以其中的第六局或第七局,我就玩得比较激进,我手里有一个红桃7,一直被我藏在最后才出,这样就让其他玩家只能把很多红桃“憋”在手里,这一轮确实如我所料,自己队友的红桃大都是小牌,几个大牌都在对方手里,所以这一轮我方失分较少,对方比我方多了二三十分。

从这个“冒险”玩法,我想到了最近读的几本概率图书,尤其是介绍小概率事件的《黑天鹅》和《随机漫步的傻瓜》。
当自己处于劣势的时候(当前结果是C1),保守玩法无法翻盘,此时就应该主动冒险,赌一把,毕竟输了和当前一样(输了的结果还是C1),赢了就彻底逆袭(赢了的结果是C2)。
这有点类似于“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或者是“背水一战”,反正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那就索性拼了。

这个决策结果,其实可以用期望值理论来计算,但是本文的情况是简化版的期望值理论,不需要考虑赌赢的概率,都值得尝试一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面有一个前提是,赌输了的结果和当前结果一样(都是需要我请客吃饭),而非赌输了会是结果更差(比如上赌场输了一万,就想要再投入五千想把之前的赚回来,那就不理性了,因为亏掉的话就又损失了五千元),不过这倒是赌徒血本无归的原因之一。

补充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1. 赶地铁的时候,如果快走两步,可能赶上早一班的地铁,即使赶不上也没什么吃亏的,所以值得快走甚至慢跑过去。
  2. 凡事都要积极争取,即使可能会失败,但也没有什么损失(尤其是机会成本很低的人生阶段,比如读书,比如初入职场),但总要好过不努力事后后悔。这有点类似于贝索斯的”最小后悔模型“。

2018.7.31 20mins

2018.8.2 补充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