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 读书小笔记 – 4张图

这是2022年读完的第一本书,英文名是《McKinsey,Problem Analysis and Solving Skills》,

以下是本书中的一些重要图表,拍照记录在此,并添加简单说明,完整版读书笔记单独发布。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思考和其他麦肯锡方法论的异同,结合我正在阅读的《麦肯锡意识》,简单阐述我的理解。

第一步是界定问题

第二步是建立初始假设,也就是拆分问题并构建问题树,基于MECE规则

第三步是构建议题树(重塑tree),议题即子问题(问题树的最底层)的可能解决方案,也就是本书说的“替代方案”(替代这两个词有误导性,指的应该是所有可能方案)

第四步是分析,也就是《麦肯锡意识》中说的“假设成立的条件”,排除不成立的假设,最后聚焦关键假设,从而确定具体解决方案

第五步是实施。

三种类型的问题  (part 1 P14) 

读这本书之前,我都是直接用问题的最简化定义(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而这本书首先是将问题分成三类,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属于哪一类。

基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类:(1)变好还是变差,(2)已经发生还是没有发生。

最常见的(或者默认的问题)是“追求理想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理想目标!千万不要不知道要去哪儿就行动,或者只是对目标似是而非就行动。

相比之下,“恢复现状型”问题就会更简单一些,因为“目标”就是之前的状态,曾经经历过,定义起来就简单了。

而“防范潜在型”问题,核心是风险分析,这本书讲得马马虎虎,不如直接看一下精益六西格玛教材中的FMEA(failure mode effect analysis,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的具体流程。

甘特图(Gantt chart)和PERT图的图例 (P62)

确定了问题的本质,建立初始假设,通过数据分析分析和验证关键假设,之后就是具体的实施方案,使用MECE逻辑树确定具有逻辑层级的任务,这些任务就可以用Gannt甘特图或PERT图呈现出来。

甘特图强调任务的时间序列,以及任务之间的关系,哪些可以平行进行,哪些只能顺序进行等等。

PERT图强调任务(作业)之间的顺序关系,更清晰的展示关键节点工序。

我自己很少用,理解可能不透,以后用起来再说。

使用SCQA分析框架,分析问题和设定课题(p76)

situation现状–>complications障碍–>question问题–>answer答案

书中用简单的案例介绍SCQA的运用,还有一个制药公司的案例也是用该方法进行项目描述。

通过分析现状、确定障碍、确定问题、寻找答案,清晰的描述项目。

有障碍才有问题,问题就是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障碍是具体描述差距是什么。

2022-1-20 / 21 地铁